知識管理課後心得 | 080312

|
個人知識管理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

 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越來越緊張,因為接收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,且必須在短時間內從成堆複雜龐大的資訊中理出頭緒,以因應不斷變動的環境。若能做好個人知識管理,則能幫助我們日理萬機,使工作、生活更有效率。例如運用行事曆軟體記下朋友的生日、在E-mail通訊錄中更新朋友的聯絡方式、或是用RSS閱讀器訂閱新聞網站的最新資訊等,這些活動乍看之下,如同生活的小習慣,其實也是個人知識管理的活動。善用工具來進行個人知識管理,可以把事情化繁為簡,使我們不必為了維護舊有的資訊、處理新進的資訊,而一直不斷重複作相同的建檔、修正檔案的動作,還可在需要的時刻,有效運用這些資訊。

  關於個人知識管理的應用,我認為必須要考慮的有以下幾點:
1.清楚了解個人知識管理之目的,選用合適的工具
 例如網路上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搜尋引擎,這些搜尋引擎各有其功能特色,必須要考量選用哪一種搜尋引擎,所提供的資訊比較能符合自己的目的與需求。當某人為了計畫旅遊想要上網找旅遊資訊,或是為了購買數位產品想要上網比較價格時,可能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搜尋引擎來達到不同目的。

2.培養熟練工具的使用技巧
 在剛接觸個人知識管理工具時,可能不太熟悉工具的介面與操作方式,反而無法發揮工具的最大效用,因此必須要培養熟練的使用技巧,才能以最迅速方便的方式取得資訊。例如使用搜尋引擎,應輸入什麼關鍵字或如何設定進階搜尋都需要熟練的使用技巧,才能快速地找到完整相關的資料。又如規劃檔案夾、通訊錄的分類排序分式,都會影響到找資料的效率與方便性。

3.新的個人知識管理方式需要適應期
 個人知識管理的方式與個人使用習慣有關,比如查電話號碼,有人比較習慣直接打電話給104查號台或直接問人,有人則比較偏好上網查詢。對於習慣上網的人來說,可能覺得上網查電話,還比打104與對方溝通,並另外拿紙筆記下電話號碼來得方便。但對於不習慣操作電腦的人而言,可能覺得直接打電話或問人,還比另外開電腦連線查詢來得快。
 因此,即便工具本身的功能可依個人偏好去調整,但應用新的個人知識管理方式或許還是需要適應期。舉個人實例來說,記得以前國高中、大學幾乎都是用手抄筆記,到研究所後,因為對Office Word軟體的功能已算熟悉,以及在課堂報告時常會需要用電腦,便開始嘗試改用電腦在課堂上打筆記,一開始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,總覺得打字好像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速度,用手抄好像會比較快、也比較安心。然而漸漸適應熟悉後,開始發現手抄並沒有電腦來得迅速、也不能像電腦一樣可以即時增刪修改,所以有些課不帶電腦反而覺得不方便(習慣成自然,產生依賴感)。

  個人知識管理的好處在於幫助我們組織零碎的、瑣碎的記憶,讓我們的腦袋有空間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。電影「人骨拼圖」(The Bone Collector)即呈現出個人知識管理的效用,片中男主角原來是個警探,在癱瘓以前,每天都會閱讀四份報紙,了解新聞動態,並在工作之餘收集各種材質的東西,建立個人專屬資料庫。雖然癱瘓以後,不能行動自如,但他仍能運用資料庫的知識尋找新線索的靈感,並結合過去觀察累積的經驗,而得以順利破案。

  好的個人知識管理在工具與人良好的互動之下,可以在關鍵時刻,提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。而依賴個人知識管理工具的同時,備份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