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管理課後心得 | 080319

|
Managing Oneself (By Peter F. Drucker) [報告者:怡葳]

  其實每個人都有上天所賦予的禮物—某種天份或特質,但是需要我們認識自己才能夠發現到這個禮物。Drucker提出以回饋分析(Feedback Analysis)的方式來幫助我們認識自己。我們可以從行動、期望與結果相互比較下,找出自身的優勢。這讓我覺得管理像是一種修煉方法,幫助我們發現自身優缺點以維持或改正。

  Drucker這篇文章所說的管理,對我們的職涯發展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!像是他提到維持職場的人際關係、重視合作精神、認識同事、分析老闆、與溝通等等都可以說是會影響工作發展的關鍵因素。職場的人際關係常會影響到工作氣氛、合作則能運用自己與同仁的能力為公司創造價值。認識同事可以增進彼此的工作默契。分析老闆可以了解老闆所看重的業務、老闆對公司的經營理念。溝通則可以促進彼此知識分享,並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,避免誤會紛爭。

  而Drucker還提醒我們要發展副業!!

  我想這是因為現在資訊太過普及,每個人必須同時具備許多能力,所以工作的大環境常是變動、不穩定與競爭激烈的。發展副業可說是培養並運用我們的第二專長從事我們有興趣的工作,幫助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從主要事業以外的角度來看事情,也能對社會有些回饋。

  關於宜芳不贊同才華都是天生註定的看法,以及怡葳回應的人格特質是很難改變的看法,我認為如果期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,可以思考這樣的人具備哪些特質,自己是否能夠學習這些特質,或是即使原先不具備這些特質,是否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。一開始可以先不用為自己設定太多限制,試著給自己多些練習的機會與行動,然後再進一步分析需要修正的地方、自己為甚麼辦不到的原因、這樣的挑戰與改變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如果還是辦不到,至少自己曾經親身努力嘗試過了,比完全都沒有試過就否定自己來得好一些。只憑空想與預設立場可能會對未親身嘗試的事情先有誤解,而忽略掉自身潛在的可能性。

--
Teaching Smart People How to Learn (By Chris Argyris) [報告者:魯咪]

  聰明的人因為習於所看到的一切,反而不能看到新學習的人所看到的那面,而無法發揮創意或產生知識架構的轉變。專家也常常因為過於執著於理論,而無法突破研究,因此有許多發明家常是因為不小心犯了某個“錯誤”,意外發現成功的方法。

  這篇文章談到學習,讓我想到孔子說的: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」還有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 Jobs說的“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.”學習應該要以開放的心,保持謙虛的態度,才可以讓我們能觀察到細微的事物、看事情的多種角度,避免成為井底之蛙。個人認為其實問笨問題也是需要勇氣與厚臉皮的,但真要下功夫學習,不恥下問才能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癥結!

  圖書館員常因為專業,很難跳出既有的刻板形象與想法,因此館員即使煞費苦心提出了許多服務,卻常常得不到讀者的心。對讀者而言,圖書館只是獲取管道的多種方式之一,如果館員能打破原先對圖書館的定義,或許較能從讀者的角度認識圖書館在讀者心中的地位,發現讀者潛在的需求。

  而老師給我們做的個性分析測驗,我是屬於分析型,覺得蠻準的。不過我希望自己能感性或果斷一些,往和藹型或行動型的方向挪一些,因為有分析的特質若能加上感性的特質,比較不會給人有太大的距離感,若是加上果斷的特質,則能夠更迅速地將想法付諸於行動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