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管理課後心得 | 080227-080305

|
  回想第一次上課時,小蝶老師要我們大家互相介紹,覺得很有趣,我想由別人介紹自己,也會對自己有新的認識,可以幫助了解到,原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樣的。

  知識管理也許就像是這樣,透過每個人分享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或專業知識,以打破既定成見,激盪出前所未有的新發現,創造出新的可能性。平常上課學的都是先有的舊知識,但透過討論分享所產生的心得想法則是創新的知識。

  知識即經濟的時代,強調出知識對於一個組織是否能發揮績效有重要的影響。Sveiby—KM之父,認為知識資本即是組織的無形資產,知識管理是一門結合組織無形資產以發展出最大效益的藝術。組織內每位成員都有其專精的知識,隱含不為人知。這些知識就是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,雖然看不見卻很可能會為組織帶來重大成長與創新。然而為何說是一門藝術?首先因為要將這些隱含的、這些成員習以為常可能不自覺的專業知識挖掘出來,再來則是要讓成員體認到知識分享的重要,改變互相競爭的心態願意分享交流,此外還要能將各種來源的知識作適切的結合,才能創造出無形資產共同交集區的最大價值。

  知識轉移需要透過人與人之間密切的互動分享才能創新。因為這牽涉到成員彼此之間知識的相互關係。比如:負責幫公司訂貨的成員與調查各商家誠信的成員,一個能掌握貨品價格變動,一個能了解各商家出產貨品的優劣,當他們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時(透過知識管理或經常的閒聊交談),則可以為公司訂到合理價格下品質最佳的貨品。而知識分享的文化形成可能需經由習慣漸成自然。但成功的前提是有上位者的大力支持與推動,鼓勵成員分享的機制,才能順利推行。

  另外,課堂簡報提到圖書館員也是知識管理師的一種,這賦予館員角色新的定義。從圖書館運作角度來看知識管理:1.閱覽組成員知道讀者喜歡看哪些書、讀者對書的需求。2.採編組成員知道哪裡可以買到比較便宜的書、哪些書品質好、較具公信力。3.系統組成員維護館藏目錄,方便讀者知道如何找到需要的資源。4.參考組成員整理組織專題知識、推廣分享圖書館資源的運用。5.讀者從圖書館提供的書籍資源獲得知識,並激發其創新知識,產生新的作品或研究。由此看出將知識與讀者作連結,是圖書館知識管理師的任務之一。

  最後整理SECI model + 內隱外顯4種組合的關係圖如下:
SECI model + 內隱外顯4種組合的關係圖
所以把上課心得轉成文字放到部落格則是內隱到外顯的過程囉!:)

0 意見: